服務專線

首頁 養身保健
老年人樂在運動10 訣竅
銀髮族在身體機能確實漸漸老化,有些細節一定要注意,想要把運動變習慣,天天穿上運動鞋快樂出門,也有撇步:
1. 選有興趣的運動項目。
鼓勵家中的長輩,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動一動,衡量個人身體狀況,慎選各階段性的運動,享受運動樂趣。更理想的方式是,鼓勵他們參加運動團體,有人互相鼓勵和關懷,可兼具健身及娛樂效果,而且較容易持之以恆。
只要留心蒐集,住家附近的社區活動中心、社區大學或民間福利機構,通常有很多針對長輩開設的課程或活動,有些甚至免費。
2. 吃飯前、吃飯後1 小時內不宜運動。
3. 穿著寬鬆的衣服,並選擇合適的運動鞋,鞋底最好富彈性而不滑。
4. 運動前要暖身5 ~ 10 分鐘。
5. 慢慢進行,依個人體能增加運動量和時間。
剛開始運動或者體能較弱的銀髮族,運動的強度及時間要依個人的體能慢慢地增加,做到「有點喘、微微出汗,但不至於喘得說不出話來」的程度,每週維持至少3 ~ 5次,每次20 ~ 30 分鐘。可以用「短暫運動、休息、再運動」的模式,但運動時間的總和最少要超過20 分鐘以上,等體能變好之後持續增加。
6. 不逞強,避免危險的一些做法。
例如憋氣用力,這樣會使胸膛內的壓力驟然增加,減少靜脈血液的回流,心臟輸出的血液也相對地減少,供應腦部血液量也會減少,腦中一旦缺血,很可能發生頭暈或昏倒的意外。
7. 運動時,要注意身體與心理的感受。
運動前或運動中有頭暈、胸痛、心悸、臉色蒼白、盜汗等情形時,應立即停止。
 
8. 運動後,別忘了做至少5 分鐘的緩和運動。
老年人在運動後做緩和運動,可以降低運動後的低血壓及頭暈,還能促進散熱、加速移除肌肉中堆積的乳酸,並且能降低腎上腺素上升的危險。
9. 運動後,記得補充水分。
10. 若是家中的長輩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慢性病,要從事中強度以上的運動,應該先與醫師討論,必要時會診復健科,討論適合的運動。
有慢性病老人運動的注意事項
關節炎正確且低強度運動,可以刺激關節液增生,是對關節最好的保養。
適合左右交替的運動,骨科醫師建議選擇健走、游泳或這幾年很夯的水中行走,因為水阻力大,更能強化肌力、耐力、平衡與柔軟度,強化核心肌群。
從事柔軟度訓練時,以關節活動不痛為原則,如果疼痛、腫脹或關節活動度減少就停下來。有氧運動循序漸進,從短時間如10 分鐘開始,再慢慢增加到30 分鐘。避免過度激烈或重複使用不穩定的關節。
糖尿病小心急性血糖升高及運動後低血糖的情形,建議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,要注意呼吸,避免憋氣。
運動前請醫生評估是否有糖尿病的併發症,,例如視網膜病變、足部傷口等先治療。
合併有神經病變的患者,要注意平衡及步態異常,小心跌倒。合併有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,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自覺量表的自我評估,避免不小心做過頭了,最好同時監測心律、血壓、體溫、有無心肌缺氧的症狀、以及運動後的血糖值。
多尿可能導致脫水和體溫調節異常,要多注意。
從事柔軟度訓練時,以關節活動不痛為原則,如果疼痛、腫脹或關節活動度減少就停下來。有氧運動循序漸進,從短時間如10 分鐘開始,再慢慢增加到30 分鐘。
 
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《牽爸媽的手—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